文章分類Article

肌能運動宅 / 能量膠囊 / 屋主採訪Q&A

小編筆記 :一場特別的訪談,關於運動、關於生活的選擇
 
這次的屋主 Q&A 對小編來說特別有意義。
不同於我們以往較常處理的生活機能或親子空間,這是一間以「運動」為核心出發點打造的家。
不只是預留器材空間或收納機能,更深入地思考了兩位屋主的生活習慣、訓練模式與日常步調。
能與這樣自律又樂觀的屋主深入交流,是一件很幸運的事。
 
本篇 Q&A 記錄來自實際採訪,經過小編整理與潤飾,希望讓更多人能清楚感受到這個家的設計脈絡與背後的思考。
而當我們聊到最後一題「給新手屋主的建議」時,小編自己也受益良多。
 
設計不只是空間的安排,更是一種對未來生活的想像與選擇。
如果你也正在思考下一個家,也許這些真誠的分享,能帶給你一些靈感與方向。
 
選擇 & 初衷
Q1: 當初是怎麼決定找木寓設計的呢?有特別吸引你們的地方嗎?
 
平常就很愛看關於裝修的文章。
2021年購入現在這間預售屋時,
剛好Mobile01有屋主分享Joanna 為她設計裝潢的房子,很喜歡那簡單的風格,就開始關注她的作品。
 
後來木寓的臉書成立後,除了最常見的溫潤木頭風格作品,也漸有現代簡約的風格,因此隨著房子即將交屋,趁著木寓又開啟表單就毫不猶豫的填上了 ! 
 
Q2: 在設計前,你們對家的需求與期待是什麼?有沒有特別想實現的空間或設計呢?
 
雙方都很喜歡運動,所以原本的舊家就有規劃一個健身的區域 ! 因此延續著同樣的需求,健身區域的設計必定不可少 ! 
 
舊家比較小,無法滿足我們更衣室和打電動空間的需求,所以趁換房子,希望能有足夠的空間可以看電視、收納衣服以及打電動。
 
這次對設計的風格期待,希望是灰黑白色系的現代風格空間~
 
設計與裝潢過程
Q3: 在設計討論的過程中,最讓你們印象深刻的環節是什麼?
 
設計討論過程中,有幾次需要前往木寓位於中壢的工作室,雖然離我們有點距離XD但是工作室給人的感覺很舒服、明亮,有時候Judy也會配合我和老公周末才有休假時,安排討論或遠距視訊。
 
討論過程中設計師有了解到男女主人有不同的需求差異,在差異中找到平衡點、用不衝突的設計融入進去,是我們覺得很不錯的地方 ! 
 
Q4: 與設計師的互動感覺如何?有沒有讓你們印象深刻的討論或建議?
 
跟Judy的設計討論每次都是在很輕鬆愉快的氣氛下進行,每次討論的照片圖稿也都會存於LINE群組中的相簿,以供事後查找。
 
設計前我給了Judy 一張我列出的需求 LIST,Judy 幾乎實現了所有的需求。例如我們都不想要敲磚但又想保有落塵區和客廳的區隔,Judy 和 Matt 居然想到用波龍地毯替代,不但替我們省下錢,又不用敲磚,而且成果超級漂亮 ! 
 
因為前期討論、出圖花了比較多時間,所以施工過程中有問題的地方相對少。當遇到一些需要小調整的時候,Judy會馬上跟我們聯繫,去解決問題~
 
Q5: 施工階段有遇到什麼挑戰或驚喜嗎?
施工階段其實都很順利,但中間剛好遇到幾次颱風來襲,但師傅和Judy都會很盡責的幫忙巡視門窗。
 
讓我驚嚇的是,有一次我們自己周末去巡視施工進度,回家後才想起有一扇窗好像忘記關起來,而且想到時已經是半夜了,隔天要上班也不可能去檢查,Judy 就說她會繞過去幫我們檢查一下。有驚無險地窗戶其實有關上,真是自己嚇自己也覺得很感激她。
 
使用心得 & 生活體驗
Q6: 完工入住後,最喜歡的空間是哪裡?為什麼?
 
女主人最喜歡的地方是臥榻,舊家沒有餐廳區域,所以希望新家一定要有。坐在這邊看電視、吃東西跟辦公都覺得很方便很舒服~
 
男主人一開始跟設計師提出想放比較大的電視,所以請他規劃一個比較大的電視牆,雖然最後是放85吋有點小小的遺憾(女主人強調沒有100吋的可能XD)
 
這個空間是一天使用量最大的空間,工作完、休息的時候能享受想要的聲光感受,是最喜歡的地方。
 
Q7: 有沒有哪個設計是當初沒有特別在意,但入住後發現特別實用的呢?
臥室跟公領域的燈條是設計師額外規劃的,意外地現在超級實用,有時候嵌燈完全不開只開燈條,看電視的時候很有氣氛~
 
臥室跟玄關的感應燈也是我們覺得很實用的地方 ! 
 
Q8: 平常在家的休閒是什麼呢 ?
 
每天不是在運動就是在看電視,連運動也要看電視。愛看電視的老公還要求主臥室裡也要裝電視,所以這次木寓設計壁掛電視於衣櫃門上,
完成之前真是無法想像的設計,結合汙衣區、部分衣櫃和電視牆~
我們覺得超級神奇XD
 
先生補充 :
在這部分大概經歷了三~四次的討論
設計師融合了我的電視需求及老婆的汙衣區需求,而不是去遷就或衝突。意外的很實用,兩個人看不同題材的劇時可以互相不被干擾。
 
 
 
Q9: 你們每天的運動習慣如何?運動空間的規劃對你們的影響大嗎?
 
除了電視以外,健身區是我們最常使用的地方,因為我們每天至少一個小時的運動,假日會更多。
 
這次裝潢是以「運動為主軸」去思考空間規劃。我們也事先跟 Judy 討論了會使用哪些運動項目,像是 TRX、單車訓練台等。
 
因為 TRX 需要比較大的活動空間,而且我是會跟著影片做訓練的,所以設計師將 TRX 的區域規劃在客廳,這樣我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練習。
 
而為了容納這個動線,整個客廳也做了加大,同時透過設計做出區隔,讓空間不會互相干擾。像我們兩個人同時運動的時候,一個人可以在客廳做 TRX,另一個人則可以去運動區騎腳踏車。
 
這些都是設計師在規劃時有考量到的細節,兼顧到個人運動跟指導運動的差異。
 
Q10: 如果有朋友也想打造一個充滿運動機能的家,你們會給什麼建議呢?
 
我自己的建議是,裝潢前可以先了解自己喜歡的色調。因為運動本身就很累了,喘到不行的時候,周圍的空間如果能讓你感到放鬆、沒壓力,真的會舒服很多。
 
另外,健身區的收納也很重要 ! 
除了擺放運動器材,也特別設計了收納補給品和毛巾的小空間,這樣訓練途中需要補充能量或擦汗時,不會手忙腳亂、東西亂放。
 
像我老公訓練時間比較長,有時候會邊騎訓練台邊吃東西補充體力,
這些小細節在規劃時也可以考慮進去,讓日常使用更直覺順手。
 
還有一個我們很喜歡的設計,是過去比賽的獎牌的展示空間。這些紀念品象徵我們過去十幾年的努力與成就,放在上方的展示層架上,每次訓練時抬頭一看,就會想起自己為什麼堅持運動、參加比賽。
 
也許別人下班是看劇放鬆,但我們選擇騎訓練台或做TRX,這是屬於我們的成就感。
 
(小編整理) 如果有朋友也想打造以運動為主的空間,屋主會建議:
  • 一開始就先釐清自己會用到哪些運動器材、進行哪些訓練項目
  • 空間配置要順手直覺,像是運動區附近的補給架或小平台,訓練時的順手直覺也很重要

 
反思 & 建議
Q11: 如果可以重來一次,有沒有哪個部分會想調整?
 
如果可以重來一次,我會選擇在客變階段就先找設計師討論。
 
因為如果是成屋後才開始設計,就會受限於原本的格局,要做一些改動(像是拆牆)會變得比較麻煩。如果能在客變時就先規劃好想要的空間樣貌,再去規劃,會彈性很多。
 
另外,
有兩個地方是男主人覺得可以再加強的:
第一是電視牆的設計。
如果能重來,會想把它設計得更大一點,
這樣以後如果想換更大的電視就不會受限。
(女主人默默眼神拒絕)
 
第二是電視櫃的高度。
當初設計稍微高了一些,後來想要加裝音響系統時才發現有些限制。如果一開始有想到音響的需求納入設計,就會更方便。
 
Q12: 在整個裝修過程中,最在意的部分是什麼?最後有達到期待嗎?
 
在設計討論的過程中,我最在意的部分是天花板。因為我想在客廳設置 TRX,又希望能加裝吊扇和吊燈,另外還有嵌燈的需求,要如何在有限的天花高度與空間內,完整地容納這些項目,就變得很重要。
 
這部分 Judy和我們討論了很多次,包括吊扇與吊燈之間的距離、燈具與 TRX 的位置關係等等。我們挑選吊扇與燈具前,設計師也先給我們尺寸建議,以免影響設計或使用。
 
這樣的前期規劃真的很重要 ! 
 
另外還有一個地方我覺得很值得提,就是書房兼更衣室的設計。我們的衣服不算多,但有大量運動服,需要好拿、好分類,傳統的封閉式衣櫃不太適合我們。
 
因此在那個區域,我們跟 Judy 討論了很多次,最後根據我們的使用習慣,設計出一個開放式衣櫃的系統。這讓我們搬進來後使用起來非常順手,也更符合我們的生活方式。
 
Q13: 這次的裝潢經驗中,你們覺得對新手屋主來說最需要注意的事情是什麼?
 
我們覺得新手屋主在裝潢前最需要注意的事,就是先好好回顧自己的生活習慣。因為這些習慣會直接影響到未來的設計,如果設計沒有貼合日常使用,住起來真的會很不順手、很不方便。
 
像我自己,在討論設計之前,就先列出目前住家中覺得不方便的地方,
思考怎麼樣的變動可以改善,再整理成一份 list 和設計師討論。我也列出了幾個希望放進家的設計元素,有些是我很堅持的,但設計師也會給專業建議,像是有些現在其實比較不實用、或已經不太適合的元素,他會直接提出討論,這點我覺得滿重要的。
 
先生補充其實除了「現在的生活習慣」,也應該去思考「未來的生活樣貌」
 
搬到新家後,生活的步調、社區的配套,甚至家庭成員都可能不同。你可以去想像未來 5 年、10 年,平日、假日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,再根據這樣的生活型態規劃設計需求。
 
很多新手屋主會習慣性地把舊家的使用方式照搬到新空間,但其實新空間會帶來全新的可能,也需要新的配置與思維去呼應。這是我們覺得在設計前很值得先釐清的一件事。
TOP